为什么把《诗经》叫作“诗”?

编辑:环查网 2023-11-18 21:37:26 1619

为什么把《诗经》叫作“诗”?

1、《诗经》是**古代诗歌开端,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原称“诗”或“诗三百”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歌,共305篇,其中6篇为笙诗,即只有标题,没有内容,称为笙诗六篇(南陔、白华、华黍、由康、崇伍、由仪)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**面貌。2、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**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

先秦诸子中,引用《诗经》者颇多,如孟子、荀子、墨子、庄子、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,多引述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。

至汉武帝时,《诗经》被儒家奉为经典,成为《六经》及《五经》之一。3、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**生活的一面镜子,被誉为古代**的人生百科全书。4、杜甫(公元712年-公元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。汉族,祖籍襄阳,河南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)人。

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\”老杜\”。5、杜甫在**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\”诗史\”。

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名作。759年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

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**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当今读到的诗经和古代尤其是先秦的诗或诗三百有什么不同?

《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《诗三百》。

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

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,每年春天,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,把能够反映**欢乐疾苦的作品,整理后交给太师(负责音乐之官)谱曲,演唱给周天子听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,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,如十五国风。 [10]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。《尚书》记载,《豳风·鸱鸮》为周公旦所作。

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(清华简)中的《耆夜》篇中,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,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《蟋蟀》,内容与现存《诗经·唐风》中的《蟋蟀》一篇有密切关系。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,后来只剩下311首(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)。孔子编纂诗经之后,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,是“孔门十哲”、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,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,所以由其传诗。

汉初,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,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,合称三家诗。齐诗亡于魏,鲁诗亡于西晋,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,而今只剩外传10卷。现今流传的诗经,是毛公所传的毛诗。

诗.诗歌.诗词.诗经.五言绝句.七言:它们都有啥区别?

诗的起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民歌,那时叫“风”,《诗经》就是当时的民歌集,被儒家尊为经典所以就叫《诗经》,也因为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秋的305篇诗所以也叫《诗三百》。 刚开始时,诗是唱出来的,所以诗也称为“诗歌”。

诗词,除了诗外,还包涵了诗的变体“词”。

词发源于唐,五代,盛于宋代。宋朝是我国最有钱的一个朝代,莺歌燕舞,词是当时妓馆的唱词,后来慢慢被士大夫所接受而发扬光大。当时的词是有曲谱的,“词牌(例如:水调歌头)”就是曲牌。因为时代久远,也因为没很好的记录典调的方式,曲谱大多散失了。

词也是后来元代“曲”的鼻祖。 五言,七言,是指诗的体裁。五言,五字一句。

七言,七字一句。 至于,好不好是看内容的,多少个字无关紧要。

阐述屈原诗歌与《诗经》明显不同之处

屈原诗歌与《诗经》明显不同之处有:1、创作主体不同。《诗经》的创作主体是群体,屈原诗歌的创作主体是个体。

2、包含内容不同。

《诗经》的表现内容包罗万象,爱情、战争、祭祀、耕作……屈原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忧国忧民,而且忧的主要是楚国及其**。3、表现风格不同。《诗经》是现实主义的,屈原的诗歌是浪漫主义的。4、诗的句式不同。

《诗经》多用4字句,有时用多字句;屈原的诗歌多用7字句,有时用7字以下的句式,而且带语气词“兮”。